一季农忙,振华几乎累到虚脱。

    家里的二十多亩地,还有庄小蝶的十几亩地,全都是振华翻耕犁耙的。插秧的时候,又要打水灌溉,又要挑秧苗运送到各个田里。还时不时地被乡亲们找去维修柴油机,帮忙调试犁耙设备。

    有时候睡到半夜,乡亲们的水泵坏了,都来敲门找振华。耕种要抢天时,打水灌溉,都是连天带夜进行的。振华也从不推辞,随叫随到,及时帮助每一个乡亲。

    宜兰和婆母翠红也辛苦,二十亩的水稻,都是她们俩弯腰低头,一棵一棵插进田里的。

    端午节过后,农忙渐渐结束。

    县人武部来了通知,让振华参加一个培训会议。

    振华和乡里的武装部长同行,来到县城的时候,不由得感叹“城里人真好看!”

    部长一愣,皱眉道“振华什么意思?你长这么大,没见过城里人?”

    振华一笑,说道“农村农忙了一个多月,我每天看到的,都是浑身泥土灰尘,蓬头垢面,穿着旧衣服的乡亲。现在来到城里,看见这干干净净穿着鲜艳新衣的城里人,两相对比,冲击感太大了!”

    部长也噗地一笑“原来是这样!谁叫你当初读书不用心?要是考上大学,现在也是城里人啊!”

    振华耸耸肩“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吆喝,诗人呐!”部长哈哈大笑,又说道

    “不过你留在家乡,也给家乡做出了很大贡献。乡里的干部们经常私下议论,说你是河东乡最敬业的村干部,工作认真踏实,对群众热心,也能圆满完成上级的任务。好好干吧振华,你有前途的。”

    振华一笑“家乡有前途,我个人才有前途,乡亲们才有前途。”

    一转眼,香港回归的日子到了,举国欢腾。

    庄小蝶来振华家里串门,叹息道“香港都回归了,怎么齐磊还不回归呢?”

    宜兰笑道“到时候都要回归的,别着急。我猜啊,齐磊一定憋着一口气在挣钱,说不定哪一天,忽然就开着奔驰宝马,拿着大哥大回来了!”

    庄小蝶一笑“俺不想他开着奔驰宝马,只想他平平安安地回来,还清了家里的欠债,粗茶淡饭过日子就好。还有什么大哥大,俺也不稀罕……”

    东湾村没有传呼机时代,也没有大哥大时代,但是终于在九七年,进入了电话时代。

    电话线从镇上延伸过来,开户一千两百块。

    振华很想装一部电话,但是老爹不太同意。宜兰也觉得需要一部电话,所以帮着振华劝说公爹。

    赵成海可以反对儿子,却不好跟儿媳说什么,他也知道儿媳这些年不容易,为这个家庭付出许多,于是同意了装电话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