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高住在前排,在自家打谷场上卸了肩头的稻把,扭头看了振华一眼,笑道“振华还要加油啊,你这一担稻把,跟响大爷比起来,还要差四十斤!”

    “不会吧?我感觉这担有两百斤!”振华说道。

    “不用吹,卸下来称一下就知道。”刘志高笑着跟了过来,准备给振华挑的稻把上称。

    王响也在自家打谷场上卸了肩,把买猪的大杆秤拿了过来。

    三个汉子也是闲的,真的将振华挑回来的担子过了秤。

    结果出来了,振华的担子一百八十斤,王响的担子两百三十斤!

    振华咋舌“响大爷真是东湾村第一好汉,这两百多斤的担子,挑起来就像走着玩一样。”

    王响嘿嘿一笑“这算个屁!你问问你老爹就知道了,十几年前,生产队去粮站交粮,男子汉一人一担,每担两百八十斤,五里路只许歇肩一次。你们现在啊,嘿嘿……好狠好狠,就挑个斗粗的一捆,抬着上肩,还拉着上埂!”

    振华噗地一笑,又是佩服,又是叹气“怪不得你们不要机耕路,一个个都像牛一样,要是发起狠来,田里的土也能挑回来啊!”

    王响说道“也不是力气大就不要路,只不过挑担子挑习惯了,有没有机耕路无所谓。你要修路,用拖拉机拉稻把回家,估计你老爹还说你懒。”

    振华点点头,深以为然。

    老一辈农民,比这一代人更加吃苦耐劳,也习惯了这样吭哧吭哧挑担子。

    可是年轻人哪里习惯这样的方式?两百多斤的担子,还有几个年轻人能挑动的?

    懒,有什么不好?懒人才能推动科技进步。科技发展的目的,就是解放劳动力,为人类的偷懒创造条件嘛!

    可是这个道理,跟东湾村的老家伙们是说不通的。

    秋收过后就是秋种,东湾村甚至整个河东镇,都开始了油菜移栽,抛弃了以往的粗放式耕种。

    郑怀亮看见这样的变化,感叹不已,经常对别人说道“我当村支书时候没有做到的事,让赵振华和卓宜兰夫妻俩做到了。这夫妻俩不简单,不简单啊!”

    秋种刚刚开始,却遭遇了严重的旱情。

    三组那口二十多亩水面的当家塘,终于弄了个底朝天,乡亲们干脆了放弃了农活,来一场捉鱼比赛。

    水塘里没有多少鱼,但是海虾特别多。这些海虾,又被叫做小龙虾。

    村里人都在忙着捉鱼,宜兰却和振华一起,用拉网捕捉那些龙虾。半天的工夫,振华收获了五百斤龙虾,部挑回了家里。

    王响很不理解,说道“振华你要这龙虾干什么?喜欢吃这个?这东西吃多了槽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