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宁则讶异道:“大郎还能读书?”

    “怎么不能。就是进度缓一些,得因材施教,那些晦涩难懂的古文就算了。”明洛完全是设身处地地替这倒霉孩子着想,尤其什么《尚书》《易经》压根不是人能看的。

    “比如?”李秀宁眨了眨眼。

    在这半年的入乡随俗后,明洛有了相当程度的‘文化常识’,唐朝幼童启蒙可不读三字经百家姓啥的,万一一不留神说漏了嘴,旁人只会用古怪的目光看着你。

    好在现代人耳熟能详的古代三大发蒙教材的最后一个一一千字文,在唐朝已悄然登场了,四字一句,对偶押韵,因着好读易背,又涵盖面广,算是家喻户晓的基础入学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