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魏广德和同学们准备离开私塾的时候,外面的仆人李叔忽然匆匆跑进学堂,手里还拿着一张帖子。

    “老爷,外面有位仙长拜访,说是你的故人。”

    李叔是孙夫子的仆人,平时担着门房的活计,家里来人自然就是他进来通报,这回儿他正弯腰恭恭敬敬的站在孙夫子跟前,双手递上门贴。

    孙夫子听到故人来访,急忙起身接过帖子看了一眼,然后瞬间惊喜起来,也顾不得魏广德等人了,急急忙忙往外走。

    “可有怠慢?”

    孙夫子还没忘记询问门房李叔。

    “我请他在门房稍候,我就进来通报了。”

    孙夫子微微点头,依旧大步走出学堂,而李叔只能微微弯腰跟在孙夫子身后。

    “夫子故人来访,我们是不是没事儿了,该走了?”

    学生中不知道谁嘀咕一句。

    虽说夫子好像是把叫住他们的事儿说完了,可是夫子并没有叫他们离开,这会儿众人也不知道该走还是该留。

    “再等等吧,要是夫子还有其他事儿要吩咐,我等都走了,明天怕不是要吃挂落。”

    很快就有人给出了回答。

    魏广德也觉得有理,要不是孙夫子走得快,魏广德一时没有反应,当时就该先问一句。

    不过这个也就是想想就好,真问出口,魏广德还是心有戚戚。

    最近倒是不挨打了,练了大半个月的字儿,现在魏广德的一手毛笔字总算摆脱了狗爬的水平,虽然还不算好。

    也许是看出来魏广德没书法家的天赋,所以孙夫子也让他别学其他花里胡哨的书法,就是练习台阁体,毕竟台阁体写好了,将来科举和入仕都用的上。

    其实这也是因为皇帝的喜欢,从朱元璋到朱棣,由于个人喜好,他们都曾大力提倡书法,一时帖学大盛。

    明代开科选士时,皆用楷书答试卷,务求工整。

    字写得欠佳者,即使满腹经纶,也会名落孙山。

    这对当时书法艺术风貌产生过较大影响。

    读书人写字,惟求端正拘恭,横平竖直,整整齐齐,写得像木版印刷体一样,这就形成了明代的台阁书体,称“台阁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