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老皇帝还没发现,只以为他比一般孩子开窍晚,这也不算个多大的毛病,就这样等了些许年头,直至临终前才不得不接受自己视若珍宝的儿子是个傻子的事实,要不是三王早在被查出与李恪生病有所关联时便以谋反罪都砍了头,且三王九族大部分都是李氏自家人,李英真恨不得让所有人都为儿子烧坏的脑子陪葬,饶是如此,临死前疯狂的李英还是下旨把三王的尸体又让人挖出来鞭打暴尸。
几位顾命大臣自然明白老皇帝发疯的缘由,但那段时日,底下人却吓得惶惶不可终日。
李恪是个傻子已经成为了事实,但他即使痴傻不开窍,却是李氏唯一的嫡系血脉,自有一干忠心耿耿的老臣维护着。赵王也借着择后的时机又试探了谢琦一番。
表面上,大魏朝由李氏与谢氏共享,但君为君,臣为臣,名分一旦定下,自然有了高低之分。然而君未必不疑臣,臣也未必服君。第一代谢氏家主心胸宽广,俯首为臣,但内心那隐隐的不甘却一代代传了下来。李氏与谢氏相互依存,却也暗中较着劲。
大魏前六代帝王中,便有那么两代平庸之辈,被当时的谢氏家主压得抬不起头来,好在李家平庸之辈后又会出一个惊艳才绝之人力挽狂澜,才没让大魏朝改姓“谢”。
而第七代的李恪,比平庸更糟,完全是个傻子,却遇上了谢琦这个年轻时便被称为“上京第一才子”的未来老丈人,赵王也不由为大魏的延续担忧不已。
听到赵王的问话,谢琦停住了手,开口道,“我之两女,大女性子幽静,二女倒是活泼动人。”
“至于哪个女儿为后,还需得诸位一同商议,毕竟事关我魏朝延续,不能由我一家之言。”
他声音沉稳,有种安抚人心的力量,让人不自觉臣服。
看着谢琦滑不溜秋,不接他的招,把皮球又踢了回来,赵王心中开始思量开来。他也调查过一番,谢氏大女在外名声不显,性子如何没人知道,二女倒是声名大噪,在上京颇有美名,据说也是谢琦心爱之人所出。赵王内心更偏向于选择谢氏二女为后,先不论人品,起码能让谢琦稍稍投鼠忌器。
“不如旬日后,在宫中举行一次赏花宴,邀各家小姐,再请出德太妃掌掌眼,除谢家女必为后,也须得替圣上挑几位妃嫔,在立后当日迎一迎皇后,方不算失礼。”礼部尚书邹明斟酌良久,还是开口道。
让他一个男人,说些赏花宴的事情,也确实难为了他,但谁叫宫中也没个正经的主事人,唯一的高位德太妃,还是老皇帝去世后,几位顾命大臣见宫中没个主事的女子,从李英遗留下来的妃嫔中选了个看着像样的,以李恪的名义加封的太妃,这样的身份,德太妃在大事上自然说不上话,也就是个工具人罢了。
邹明有些微的尴尬,赵王倒是赞了一句:“彦来这话是稳重持家之言。”
谢琦也点点头表示赞同,他看重的并不在这些微末之节。
......
“国公爷。”
听着屋外丫头的问好声,李氏连忙放好账册,满脸笑意地迎了上去,谢琦也将将好掀起门帘,迎面便是笑靥如花的夫人,即使两人已相伴十数年,他还是心动不已。
李氏是谢琦的第二任妻子,他的原配自然是谢灵均的母亲,人称大李氏,也是李氏的嫡姐。
李氏刚进门时,被人称为小李氏,只是岁月流转,属于大李氏的痕迹一点点被抹去,自然而然的没人再去触这个眉头,不再有什么“大李氏”、“小李氏”,国公府的女主人只有一位,便是如今的李氏。
李氏温柔体贴地随手替谢琦退下大氅,又给他松了松衣衫的领口,谢琦心中受用不已,轻拍她的手,“你也忙了一天,说了这些小事让丫头来做便行。”
“您的事怎么能算小事呢?”李氏撅了撅嘴,即使有了些年纪,但保养得当,生活滋润,这表情她做来也颇有几分少女的娇俏意味。
谢琦笑着摇了摇头,轻点她的眉头,拉着李氏顺势坐在了塌上。
几位顾命大臣自然明白老皇帝发疯的缘由,但那段时日,底下人却吓得惶惶不可终日。
李恪是个傻子已经成为了事实,但他即使痴傻不开窍,却是李氏唯一的嫡系血脉,自有一干忠心耿耿的老臣维护着。赵王也借着择后的时机又试探了谢琦一番。
表面上,大魏朝由李氏与谢氏共享,但君为君,臣为臣,名分一旦定下,自然有了高低之分。然而君未必不疑臣,臣也未必服君。第一代谢氏家主心胸宽广,俯首为臣,但内心那隐隐的不甘却一代代传了下来。李氏与谢氏相互依存,却也暗中较着劲。
大魏前六代帝王中,便有那么两代平庸之辈,被当时的谢氏家主压得抬不起头来,好在李家平庸之辈后又会出一个惊艳才绝之人力挽狂澜,才没让大魏朝改姓“谢”。
而第七代的李恪,比平庸更糟,完全是个傻子,却遇上了谢琦这个年轻时便被称为“上京第一才子”的未来老丈人,赵王也不由为大魏的延续担忧不已。
听到赵王的问话,谢琦停住了手,开口道,“我之两女,大女性子幽静,二女倒是活泼动人。”
“至于哪个女儿为后,还需得诸位一同商议,毕竟事关我魏朝延续,不能由我一家之言。”
他声音沉稳,有种安抚人心的力量,让人不自觉臣服。
看着谢琦滑不溜秋,不接他的招,把皮球又踢了回来,赵王心中开始思量开来。他也调查过一番,谢氏大女在外名声不显,性子如何没人知道,二女倒是声名大噪,在上京颇有美名,据说也是谢琦心爱之人所出。赵王内心更偏向于选择谢氏二女为后,先不论人品,起码能让谢琦稍稍投鼠忌器。
“不如旬日后,在宫中举行一次赏花宴,邀各家小姐,再请出德太妃掌掌眼,除谢家女必为后,也须得替圣上挑几位妃嫔,在立后当日迎一迎皇后,方不算失礼。”礼部尚书邹明斟酌良久,还是开口道。
让他一个男人,说些赏花宴的事情,也确实难为了他,但谁叫宫中也没个正经的主事人,唯一的高位德太妃,还是老皇帝去世后,几位顾命大臣见宫中没个主事的女子,从李英遗留下来的妃嫔中选了个看着像样的,以李恪的名义加封的太妃,这样的身份,德太妃在大事上自然说不上话,也就是个工具人罢了。
邹明有些微的尴尬,赵王倒是赞了一句:“彦来这话是稳重持家之言。”
谢琦也点点头表示赞同,他看重的并不在这些微末之节。
......
“国公爷。”
听着屋外丫头的问好声,李氏连忙放好账册,满脸笑意地迎了上去,谢琦也将将好掀起门帘,迎面便是笑靥如花的夫人,即使两人已相伴十数年,他还是心动不已。
李氏是谢琦的第二任妻子,他的原配自然是谢灵均的母亲,人称大李氏,也是李氏的嫡姐。
李氏刚进门时,被人称为小李氏,只是岁月流转,属于大李氏的痕迹一点点被抹去,自然而然的没人再去触这个眉头,不再有什么“大李氏”、“小李氏”,国公府的女主人只有一位,便是如今的李氏。
李氏温柔体贴地随手替谢琦退下大氅,又给他松了松衣衫的领口,谢琦心中受用不已,轻拍她的手,“你也忙了一天,说了这些小事让丫头来做便行。”
“您的事怎么能算小事呢?”李氏撅了撅嘴,即使有了些年纪,但保养得当,生活滋润,这表情她做来也颇有几分少女的娇俏意味。
谢琦笑着摇了摇头,轻点她的眉头,拉着李氏顺势坐在了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