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写这类东西,估计语文阅卷老师要么眼前一亮,要么懒得看,懒得看的原因就是觉得学生也不可能写出什么东西来,或者,某些中学的语文老师,未必真就看得懂。
论文内容:
《孟子正义》被称为“孟子研究的集大成之作”,被世人誉为“清代新疏家的模范作品”。自古以来,它便是研究热点。
……
本文对《孟子译注》训诂特色的探寻,是安放在时代的比较之中。在比较中,发现属于本时代的训诂特色。用古时最权威的焦注本,亦让探寻到的现代训诂特色更有说服力。本文将从《孟子译注》的训诂方法、训诂用语以及训诂内容三方面分别讨论其特点以及试图探求其形成原因。
……
语文老师细细地琢磨了一下,是那么回事儿,于是又细心地看下去。
内容:
古注本,体例虽有不同,但训诂方法却大同小异。求义方法上,多采用以形索义、因声求义、以义求义之法,既求义,又证义。证义方法上,多采用“以义证义”和“以声证义”。
……
例如,“汤誓曰:“时日害丧?予及汝偕亡!”对于此句出处、背景以及相关释义,焦循引《书序》《伏生大传》《尔雅释诂》《礼记·檀弓》等考辨文字,进行详尽论证,步步推导,乃至洋洋洒洒一页有余。杨本则简明如下:
时日害丧:时,指示词,此也,相当于“这”。害,同“曷”也,何也。这里是“何时”的意思。有人把它解为“何不”(以“害”为“盍”,不可信,朱珔小万卷齐文稿卷七与狄叔颖论四书质疑书有详论,可参看。)
……
论文引经据典,生僻晦涩,但语文老师越看越开心。
不管李亦儒写得对错,这篇文章根本就不是一个普通高中生能写出来的,给你个机会让一个高中生瞎编,估计都没几个人能编出来!
结尾:
通过对《孟子译注》的文本梳理,以《孟子正义》为参照,大致可归纳出《孟子译注》的训诂特点:一是训诂求证过程简化,训诂方法并用二是训诂用语与时俱进,古今并存三是全译直白流畅,点注简明扼要。而探究其训诂特点形成背后的原因,总而言之,是注家个人的选择,是注书读者的限制,更是注书时代的要求。
语文老师满意地点点头,然后又吃惊地看到了文章最后缀着的参考文献和注释:
参考文献:
[1]杨伯峻,注。《孟子译注》,中华书局,1960
[2]焦循,撰沈文卓,点校。《孟子正义》,中华书局,1987
[3]刘瑾辉焦循《孟子正义》的疏证特色。旭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3)。
论文内容:
《孟子正义》被称为“孟子研究的集大成之作”,被世人誉为“清代新疏家的模范作品”。自古以来,它便是研究热点。
……
本文对《孟子译注》训诂特色的探寻,是安放在时代的比较之中。在比较中,发现属于本时代的训诂特色。用古时最权威的焦注本,亦让探寻到的现代训诂特色更有说服力。本文将从《孟子译注》的训诂方法、训诂用语以及训诂内容三方面分别讨论其特点以及试图探求其形成原因。
……
语文老师细细地琢磨了一下,是那么回事儿,于是又细心地看下去。
内容:
古注本,体例虽有不同,但训诂方法却大同小异。求义方法上,多采用以形索义、因声求义、以义求义之法,既求义,又证义。证义方法上,多采用“以义证义”和“以声证义”。
……
例如,“汤誓曰:“时日害丧?予及汝偕亡!”对于此句出处、背景以及相关释义,焦循引《书序》《伏生大传》《尔雅释诂》《礼记·檀弓》等考辨文字,进行详尽论证,步步推导,乃至洋洋洒洒一页有余。杨本则简明如下:
时日害丧:时,指示词,此也,相当于“这”。害,同“曷”也,何也。这里是“何时”的意思。有人把它解为“何不”(以“害”为“盍”,不可信,朱珔小万卷齐文稿卷七与狄叔颖论四书质疑书有详论,可参看。)
……
论文引经据典,生僻晦涩,但语文老师越看越开心。
不管李亦儒写得对错,这篇文章根本就不是一个普通高中生能写出来的,给你个机会让一个高中生瞎编,估计都没几个人能编出来!
结尾:
通过对《孟子译注》的文本梳理,以《孟子正义》为参照,大致可归纳出《孟子译注》的训诂特点:一是训诂求证过程简化,训诂方法并用二是训诂用语与时俱进,古今并存三是全译直白流畅,点注简明扼要。而探究其训诂特点形成背后的原因,总而言之,是注家个人的选择,是注书读者的限制,更是注书时代的要求。
语文老师满意地点点头,然后又吃惊地看到了文章最后缀着的参考文献和注释:
参考文献:
[1]杨伯峻,注。《孟子译注》,中华书局,1960
[2]焦循,撰沈文卓,点校。《孟子正义》,中华书局,1987
[3]刘瑾辉焦循《孟子正义》的疏证特色。旭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