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贾致公.算是敞开心扉(2/2)
相互恭维一番之后,两人都觉得轻松了不少。
贾致公指了指驿站,笑道:“我这个小师兄九岁就被逐出师门,流放到了这里。十年的川西生涯,他变得无法无天。王捕头在为我们领路时,提到过不少他的事,荒唐透顶。不知道贺大人是否听说过一些?”
贺雨婷点了点头,道:“怎么会没有听说?他前些年每次去县城,总是喜欢去逛青楼。虽说他只是个驿丞,算不上官吏,但他到底算是衙门的人,也是县衙在供养,规矩还是要守的。我兼任主簿之后,多次警告过他,甚至威胁说,再敢去逛青楼,就革除他的功名。”苦笑着摇了摇头,道:“自那之后,他像以往那样大摇大摆去的少了许多,但私下还是没少去。我又能怎么办?难不成真的革除他功名?革了之后呢?拿什么约束他?唉,算了,到后来只能睁只眼闭只眼罢了。”
这话我相信。
贾致公点了点头,又道:“王捕头说他去的少了,是因为没钱了?”
贺雨婷也是无奈:“这么说也没错。那种地方的开销,岂是一个小小的驿丞能承担起的?所以他想着花样在孟秋借钱。单单只是这座驿站,就被他抵押过不下十次,至今还有七八人声称驿站周边的地属于自己。所以,每次只要他出现在了县城,屁股后自然就少不了追着要债的。”
贾致公有些头疼了,苦笑道:“我俸禄一年不过只有百两,能积蓄下来的更少,看来这次要被他折腾光了。”
贺雨婷却摇了摇头,道:“那倒也不必。川西比不了圣州,去趟青楼也花不了几个钱。他自诩为读书人,要求高,一般的女人看不上,喜欢既会些棋琴书画又年轻漂亮的女人。这种女人价格是高,但一般都是外地流放过来的犯官之女,卖到了青楼。刚来的时候贵些,民间办的青楼的话,过一夜要一两银子左右。那里不能赊账,他去的并不多。至于官办教坊,他虽然去的不少,但赖账的本事也不小,经常以进城公干、开销要府衙报销为名不付钱。再加上这些年他暗地里搞了不少钱,所以,据他自己说,他欠钱总账并不多,应该也就一百两左右。只是这个账总是要还的。尤其是最近几年,他幼年风流留下的讨债鬼都来讨债了,认下的儿子就有七个,六个已经送到县城书院,还有一个年底大概也要去了。称得上是债台高筑,日子别想好过了。”
贾致公有些无奈,苦笑着摇了摇头,道:“即便是他没有被逐出师门,这些事被师父知道了,他的圣州弟子身份也是别想保住了。”又是一叹,道:“不管是圣州弟子,还是读书人,都算是被他丢尽了脸面。”
贺雨婷却道:“这在川西算得了什么?我兼任主簿时,每年生员考核,哪座青楼不是满满的读书人?人不风流枉少年,他毕竟年纪小。川西的儿子不值钱,他能认,还愿意领回去送到书院,就凭这一点,他远比一般人要好得多。”
贾致公点了点头,叹道:“不管怎么说,他都是太过放纵。等到这次事情结束,我一定好好训斥他一顿。”
贺雨婷笑道:“我用他的功名警告他,他都不当回事,何况其他?只有这座驿站,才能守住他的心。当这个驿丞,别指望大富大贵,更不能指望升官发财,但至少安稳,不至于饿死。也正是这份安稳,才能将他一直被拴在这里。我克扣他物资抵债,却不敢克扣太过分,至少要保证让他能活下去,也就是这个道理。”
贾致公指了指驿站,笑道:“我这个小师兄九岁就被逐出师门,流放到了这里。十年的川西生涯,他变得无法无天。王捕头在为我们领路时,提到过不少他的事,荒唐透顶。不知道贺大人是否听说过一些?”
贺雨婷点了点头,道:“怎么会没有听说?他前些年每次去县城,总是喜欢去逛青楼。虽说他只是个驿丞,算不上官吏,但他到底算是衙门的人,也是县衙在供养,规矩还是要守的。我兼任主簿之后,多次警告过他,甚至威胁说,再敢去逛青楼,就革除他的功名。”苦笑着摇了摇头,道:“自那之后,他像以往那样大摇大摆去的少了许多,但私下还是没少去。我又能怎么办?难不成真的革除他功名?革了之后呢?拿什么约束他?唉,算了,到后来只能睁只眼闭只眼罢了。”
这话我相信。
贾致公点了点头,又道:“王捕头说他去的少了,是因为没钱了?”
贺雨婷也是无奈:“这么说也没错。那种地方的开销,岂是一个小小的驿丞能承担起的?所以他想着花样在孟秋借钱。单单只是这座驿站,就被他抵押过不下十次,至今还有七八人声称驿站周边的地属于自己。所以,每次只要他出现在了县城,屁股后自然就少不了追着要债的。”
贾致公有些头疼了,苦笑道:“我俸禄一年不过只有百两,能积蓄下来的更少,看来这次要被他折腾光了。”
贺雨婷却摇了摇头,道:“那倒也不必。川西比不了圣州,去趟青楼也花不了几个钱。他自诩为读书人,要求高,一般的女人看不上,喜欢既会些棋琴书画又年轻漂亮的女人。这种女人价格是高,但一般都是外地流放过来的犯官之女,卖到了青楼。刚来的时候贵些,民间办的青楼的话,过一夜要一两银子左右。那里不能赊账,他去的并不多。至于官办教坊,他虽然去的不少,但赖账的本事也不小,经常以进城公干、开销要府衙报销为名不付钱。再加上这些年他暗地里搞了不少钱,所以,据他自己说,他欠钱总账并不多,应该也就一百两左右。只是这个账总是要还的。尤其是最近几年,他幼年风流留下的讨债鬼都来讨债了,认下的儿子就有七个,六个已经送到县城书院,还有一个年底大概也要去了。称得上是债台高筑,日子别想好过了。”
贾致公有些无奈,苦笑着摇了摇头,道:“即便是他没有被逐出师门,这些事被师父知道了,他的圣州弟子身份也是别想保住了。”又是一叹,道:“不管是圣州弟子,还是读书人,都算是被他丢尽了脸面。”
贺雨婷却道:“这在川西算得了什么?我兼任主簿时,每年生员考核,哪座青楼不是满满的读书人?人不风流枉少年,他毕竟年纪小。川西的儿子不值钱,他能认,还愿意领回去送到书院,就凭这一点,他远比一般人要好得多。”
贾致公点了点头,叹道:“不管怎么说,他都是太过放纵。等到这次事情结束,我一定好好训斥他一顿。”
贺雨婷笑道:“我用他的功名警告他,他都不当回事,何况其他?只有这座驿站,才能守住他的心。当这个驿丞,别指望大富大贵,更不能指望升官发财,但至少安稳,不至于饿死。也正是这份安稳,才能将他一直被拴在这里。我克扣他物资抵债,却不敢克扣太过分,至少要保证让他能活下去,也就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