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安元年,七月十九,天气晴,宜婚嫁、祭祀

    没错,新年过后,郑承运就将年号更改了,什么“三年无改父志”,天家能和普通百姓一样吗?

    就说守孝这件事情,别人都是三年,在皇帝身上就是以月代年,只需要守孝三个月就够了。

    为什么,守孝需要茹素,不能吃大鱼大肉的也就算了,毕竟现在有些寺庙里的素斋是一绝,能够用素食做出肉味来,而且用植物油代替平时用的猪油,味道清淡但并不难吃,又养生又健康。虽然这样的做的成本很大,但皇帝是什么样的存在,是“举天下而供一人”,谁没条件也轮不到皇帝吃苦受罪,宫里的御厨手艺做的只有比民间更好吃才算正常。

    不说别的,就说后宫里的那些妃嫔,不管是为了什么吧,总有一些时日要“诚心礼佛”,礼佛的时候吃的素菜可是讲究多了,就为了这些难伺候的主子,御厨们都得把这素材做实做好做出水平。

    既然吃饭已经不成问题,那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当然是因为守孝期间不能近女色。

    要是一般人,就算他是朝廷重臣,如果在守孝期间沉迷酒色,声色犬马,让人珠胎暗结,被人揭露出来,也得被扣上一顶“淫秽”、“不孝”的大帽子,之前就算名声再好也是白搭。

    所以就算有人受不了守孝期间的清苦,私底下做什么也得偷偷摸摸,最主要的是要保证不能让女子怀孕,这样只要别人找不到把柄,民*官不究的,也就过去了。

    但皇帝这样就不行。

    不说别的,就说为了国祚延续,皇帝还要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要保证子孙繁盛,否则偌大的帝国没有了继承人,可不就是完了?

    而且按照现在婴幼儿那么高的夭折率,皇帝的孩子不仅要生,还要多多的生,因为谁都不能保证这些孩子能全部长成,就算顺利长大了,也不能保证他头脑聪明、身体健康、心里正常,万一本身有什么毛病,帝国还是得陷入没有合格继承人的窘境。

    而那些因为昏庸君主而导致亡国的历史教训还少吗?大臣们可都是读过不少史书的。

    而郑承运这个皇帝和其他皇帝还不一样,其他人谁不是登基的时候都有子女,就算少年登基的天子,也是很早的成婚生子。

    也就是郑承运,二十啷当岁的年纪,别说子女了,连个妻妾都没有,说出去别人都不信。

    你说郑承运不是没有宠幸过别的女子?那些身份都太低微了,就算郑承运还是王爷,在所有人心里,她们也根本没有资格为其诞育子嗣。

    而如果郑承运这个领导人一直没有子嗣可做继承人,就不能稳定人心,那其他人又怎么能够安心的上他这条船呢,就不怕这艘船一朝倾覆?

    所以对于帝后大婚这件事,不光是郑承运自己着急,其实朝臣们也很关注。

    要不是护国公府要为李元瑛举办笄礼,正式大婚前还有很多东西需要准备,而经过钦天监测算,笄礼过后,七月十九这个日子是距离最近的大好日子,多方因素叠加起来,才能把时间拖到现在。

    但是,到了这一天,就算早有心理准备,李家众人还是止不住自己的眼泪,就连李元瑛的两个嫂子,因为平时关系处的好,对这个小姑子也是十分不舍得。古代婚礼讲究“六礼”,也就是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和亲迎。

    纳采,九是男家请媒人到女方家提亲。若女家同意议婚,则男家正式向女家求婚,根据《仪礼士昏礼》中“昏礼下达,纳采用雁。”的说法,正式求婚时须携活雁为礼。

    问名,就是男家托媒人询问女方的姓名和八字,如果男女八字相合,则进行下一步。

    纳吉,就是男方把占卜合婚的好消息告知女方,又叫“订盟”,原来也是以雁为礼,现在则多是金银首饰等物,性质上相当于现在的定婚,也可称作“送定”、“过定”、“定聘”。